学习房涛院长“大单元教学高质量实施模块”

在网络上学习了房涛院长的《大单元教学高质量实施模块》的文章,对我之后具体如何高质量地实施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让我对大单元教学有了更深刻和具体的认识。现将学习的内容摘抄整理下来,便于后面具体的课时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高质量育人,基于核心素养,高站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确定大主题或大概念,并以概念性理解为前提,在读懂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大单元目标、叙写学业评价、创设真实情境、通过挑战性大任务、开展实践性大活动、高阶思维迁移、成果可视化反馈、根据需求作业分层分类设计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关联性、递进化、科学化特征,即最小课程单位。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内容要求:
1.分析单元导语、内容、习题,梳理知识结构,画出知识树或思维导图。
2.将“课标”中的量化指标分解到本大单元,或者借鉴其它版本教材的长处,适度增加学习内容或学习思路。

二、课程标准分解
(一)内容要求:
1.准确摘录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2.对“课标”要求的内容进行分解,细化为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三、学情分析
(一)内容要求:
1.已知内容分析(作业、调研、检测等结果析)。
2.新知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特点)。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等)。
4.学习障碍的突破策略。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一)内容要求:
1.大主题(大概念)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本单元核心内容归纳提炼,体现核心素养、学科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
2.大主题(大概念)能够统领情境创设、主要学习活动,体现学科特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一)内容要求:
1.根据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和学情,叙写大单元学习目标。
2.叙写的基本方式:“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动词,学什么)+“行为条件”(学习情境;怎么学,学习成果呈现)+“表现程度”。
3.大单元学习目标兼顾核心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学业评价
(一)内容要求:
1.运用逆向设计的思路,设定大单元学习目标达成的价值标准(提前到“教学过程”之前)。
2.评价标准聚焦学生达成目标后的表现性证据。
3.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检测、达标题、问答题、作业等)。

七、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一)内容要求:
1.大单元教学思路强调通过大主题、大概念、大任务等来组织大单元教学,将大单元学习中离散的知识点聚合起来,形成结构化。
2.大单元教学结构图以“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体现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3.强化学科实践,强调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体现学生自觉的自主学习及深度的合作学习。

八、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一)内容要求:
1.创设开放性、探究性的情境,便于自主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有助于学生围绕问题或任务进行发散性的思考。
2.创设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体验。
3.体现学科特点,紧扣大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

九、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一)内容要求:
1.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学科思想方法。
2.加强课堂活动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3.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本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学科(两个以上)的知识、观点与方法,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开展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十、大单元作业设计
(一)内容要求:
1.与学习目标和学业评价高度一致。

2.课时作业服从于大单元作业规划。
3.关注课前、课中、课后作业的进阶性,关注作业设计的差异性、层级性、情境性和创新性。
4.符合国家相关的“减负”政策。

十一、“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一)内容要求:
1.重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学业评价、学习活动的一致性,并且融入适时评价。

2.突出过程性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3.评价标准要明确、具体,便于自评、互评。
4.注重伴随教学过程开展评价,捕捉学生有价值的表现,因时因事因人选择评价方式和手段,增强评价的适宜性、有效性。

5.呈现所有课时(简略设计即可)。

十二、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要求:
1.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

2.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点。
3.呈现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点。

4.需要结合教育理论或国家教育政策进行阐述。


评论

© 赫敏 | Powered by LOFTER